随着原始民族在洞穴中的“涂鸦”,绘画就随之而发展。各种古老的文化与艺术相继产生,古典文化到中世纪文化到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得到了真正的发展,一大批的天才画家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莱奥纳尔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还有德国的丢勒、霍尔拜因、尼德兰的扬·凡·埃克等推动了绘画的发展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既继承了古典文化的理念,又在人体解剖学,空间透视等科学的基础上表达一种完美的艺术形态。
当文艺复兴时期渐渐落下了帷幕,一种新的绘画方式与理念产生了那就是——巴洛克绘画。巴洛克一词原来是一个贬义词,来形容这种绘画的怪异和不完美,已然是一种讽刺,就像后来的印象主义一样,因为它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那种和谐、宁静、稳重、明晰、单纯的古典品质所不同,巴洛克绘画是追求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激情洋溢、生机盎然、气势壮阔的艺术境界。更可贵的是,巴洛克艺术是更纯粹地表现人们的真实心灵写照,不像文艺复兴绘画美化人物将对象表达到完美的地步。我认为没有完美的艺术,只有真实的艺术,在我眼中巴洛克的绘画是“不完美”的,但却是真实的。
讲到巴洛克绘画,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画家他就是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初期的绘画家——卡拉瓦乔,他是文艺复兴绘画的叛逆者,又是巴洛克绘画的引导者。在十六世纪下半期,意大利艺术引入低潮阶段,许多流派互相争斗有的一味追寻文艺复兴的大师没有创意,缺少独立性,远离时代和甚或背景,有的作品上过于华丽,却空洞无物,由卡拉瓦乔将现实主义带进绘画,他将题材扩大,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开始进入画面,这是一种对其他流派新的挑战。他不需要理想的,美,而是在追求着生活的真实。

图1 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图2 提香《圣母升天》
在1605年至1606年,卡拉瓦乔完成了人生最杰出的作品——《圣母之死》(图1),圣母玛利亚之死是一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但像卡拉瓦乔这样来表现却是第一次,而以前表现宗教题材都是一种严肃、庄严而又神圣的,就和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提香的作品《圣母升天》(图2)不同,虽然题材相同但卡拉瓦乔的作品更加真实,没有飞翔的天使,也没有诸神的祈祷,一切都很平凡,圣母模糊的光环、农民的装束完全像是一个死于贫困和饥寒的农妇,卡拉瓦乔也认为圣母死时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只能说圣母真的死了,她脸色发青,包裹在大红色长袍的尸身肿胀,耶稣的门徒围在圣母周围低头哀悼,使画面更加悲伤崩溃。这幅画表达了卡拉瓦乔对下层生活的贫穷的农民的同情,也是对社会的贫富差异的批判。
卡拉瓦乔将真实表现在画面上,打破理想化,去批判世俗的黑暗和丑陋,他将人们带入了更实在、更具体的世界领域,它揭开了社会的面纱,让人们去思考生活中的不幸与苦难。有人说他是“美的破坏者”。可我却不那么认为,在我看来,艺术就是要体现一种真善美。

图3 委拉斯开兹《塞尔维亚的卖水人》
还有一位西班牙年轻画家无视陈规旧例,表达自然真实的写实画法,他就是委拉斯开兹,虽然她没去过意大利,但是通过模仿者的作品知道了卡拉瓦乔的发现和手法,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年仅二十岁的他就创作了《塞尔维亚的卖水人》(图3)显然他是跟随了卡拉瓦乔的自然主义的方案,卖水翁满脸沧桑的皱纹和憔悴的面容,还有景物的细致刻画,画面以高灰色调为主,表达最体层的人民的生活状态之艰辛困苦,当你在这幅画面前稍作停留,你将难以忘怀。

图4 委拉斯开兹《宫娥》
不仅如此委拉斯开兹还将真实的瞬间停留在了画面,也许《塞尔维亚的卖水人》这幅画未能明显表达出来。但是这幅画一定能体会到委拉斯开兹能捕捉真实的一瞬间并将它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宫娥》(图 4),这是为国王和王后画的肖像画时的一个场景,他们的小女儿来画室看望父母,画室后墙上的镜子反射出国王和王后的形象加上背景中有一位成年男子站在门口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生动而又美妙将瞬间转为永恒,虽然当今社会照相机也有此功能,可这么有艺术性动人的表现是照相机远远达不到的。

图5 伦勃朗《夜巡》
接下来要讲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巴洛克绘画家——伦勃朗。从年轻时期到盛期繁荣辉煌到晚年的衰落穷途末路,他都将自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认为他还有以一幅伟大的作品是他打破传统构图的那种死板即俗称一刀可斩落的平排构图并将卡拉瓦乔的明暗画法发挥到了极致——《夜巡》(图5)(是荷兰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用颤动的光影增添戏剧性效果,用层次不起的构图表现动荡不安的生动气势,每一处小细节和光的照射都非常耐人寻味,这些都是伦勃朗精心按排得,可谓是一幅动感十足的画而且你会感到你正好巧合遇到这一场面,虽然这幅画已经残缺不全,但它留个人的一种画家打破传统的革新的决心是一点也没有改变的,所以伦勃朗堪称是巴洛克绘画的领军人物。
我认为这些大师们没有被文艺复兴的大师们的成就所压倒,他们并且用真实与激情来造就新的风格,即巴洛克风格,时间已经远逝,可看到这些巴洛克绘画大师们的作品,我还能深深体会到他们那种执著的精神和对绘画的无比热情,心中不时受到一种鼓舞和对自己的未来有一种追求。完美的作品并不能打动人,而真实而又生动的作品是足以让观众的内心震撼和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