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被全网封禁了。
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小红书,全平台停更。

1
丁香医生为什么被封禁
丁香医生是谁?
他在全网拥有千万级粉丝,旗下账号包括丁香园、丁香妈妈、丁香生活研究所,丁香用药助手等等。
丁香园集团创始人李天天,在接受采访时说,丁香园的定位是一家健康领域的专业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提供商。
成立20年时间,丁香园迅速发展成为医学领域最大的科普平台,据报道,它服务了200万医生,以及8000万患者/大众,还有着更广阔的影响力。
丁香园的疫情地图,还和人民日报合作过。
这样一家企业,为什么会被封禁呢?
原因是违反法律法规。
自媒体从业者都知道,这八个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触底被封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声音中,有三个非常有指向性:
第一,被外资收买。有网友扒出,丁香体系的背后有国际资本巨头的影子,前期曾获得美方投资1700万美元,且是初始股东之一。
第二,抹黑中医。对于中医,各种抹黑,甚至还在特殊时期发布了一篇题为《不要吃连花清瘟胶囊防新冠》的文章。张伯礼曾经说过,原来自己还不太相信,通过疫情才知道,真有海外跨国集团在收买一些中国人,故意抹黑中医。
第三,疯狂割韭菜。输入价值观,夹带私货,收割红利。一边嚷嚷着不要交智商税,一边生产着自己的智商税产品。据说,早在两年前,丁香园第五轮融资已经高达5亿美金,如果按此估算的话,丁香园价值已过百亿。

现在来看,如果只是禁言半年,影响或许并不大,解禁后又是一条好汉。
但如果是永久性禁言,就成了永久性失声,恐怕也就废了,投资人应该会欲哭无泪。
这反而让我看到了自媒体人的尴尬处境。

2
追着热点跑
奔着爆款去
每一个自媒体人,都每天在为10W+挠破了头。
电影《人潮汹涌》中,女主就是为了一篇10W+的选题文章,接近刘德华的,只是谁能想到,最后差点丢了性命。
我总算知道,自媒体人是真的可以为10W+拼命地。
能写出10W+,阅读量就高,绩效就高,收入就高。
大号要做到10+加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对于小号来讲实在是太难了。
就拿我举例来说,写了一年多了,微信公众号最高阅读量4.5万,头条最高10万,知乎最高30万。
而在微信公众号上,要写到10W+更是艰难。
所以,很多人,都是追着热点跑。
因为热点的天然流量属性,是不缺少关注和讨论的。
要想做爆款,不仅要踩中热点,还要会带情绪,甚至是观点越新颖,越偏颇,越有争议,文章的阅读量就越大。
而自媒体输出的是啥呢?
是观点,是态度,是认知。
如果人人都追着热点,人人都冲向爆款,人人都想速成,可想而知,自媒体疯狂输出的价值观到底正不正?态度良不良?认知高不高?
这就很难说了。
在《少年派2》中,林妙妙刚开始想做一期高质量人类的访谈节目,让大家了解高智商人士的生活方式。
结果意外发现采访的这位高智商人士有抑郁症,她就停掉了那期视频。
跟她合作的同事可不这么认为,他更看重抑郁,焦虑,高知等热点关键词,觉得这个主题能让视频大火,于是就在没有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推送了这期视频。
这下,把当事人推向了舆论热搜,甚至对他的生活还造成了负面影响。
林妙妙后来跟这个同事闹翻了,跟这家公司的老板也闹翻了,自己辞职了。
还有最近的《二舅》视频,说是事实,其实就是在真实人物上的情节化杜撰,造成落差感。
还有以前的咪蒙,输出不健康的价值观。
这次有人扒出丁香医生鼓励女性经期吃冰,不要坐月子,吹空调不会导致面瘫等。
当追求爆款的时候,难免就产生了迎合的心态,大家喜欢看什么,容易点击什么,什么能击中用户痛点,什么又能带动用户情绪,然后就输出什么。
所有人都变得难以慢下来,甚至半夜看到一个热点,都恨不能立马爬起来,坐在电脑前,写文章。
颈椎也不疼了,腰椎也行了,热点连焦虑和内耗都治好了。

3
深陷算法
不能自拔
做自媒体的,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感受,自媒体越来越卷了。
如果你只是一个用户,那么你可以回顾一下,你在各大平台上关注的号主,你有多久没有打开他们的作品了?
新事物来的很快,规则变化也很快,卷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不仅媒体人卷,平台也越来越卷。
拿微信公众号来说。
文章的打开率,完成阅读率,越来越低了。
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是,你的更新率高、点击率高、完成率高,你发送的文章推送在关注列表里就越靠前,否则,即便已经关注你的用户,也很难在推送列表里看到你。
也就是说,你想要被看见,就要一直不间断的更文。
而且还要保持热度,频率,以及稳定性。
如果经常不更,或者阅读量低,就很可能被淹没掉。
拿抖音来说。
视频的推荐机制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是你发了一个视频,就把这个视频放在一个流量池里进行数据监测,如果播放量好,就丢进更大的流量池里。
现在呢?
先把你的视频丢给部分粉丝看,如果播放量好,再丢进一个流量池,数据好的话,再丢进更大的流量池。
这其实要求就更高了,也就是说你的粉丝黏性必须高。
而且如果你发的视频,播放量不好的话,后期发的视频,就会被限制推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号主,会不断删除播放量低的视频的缘由。
现在,在这两个平台上玩,不仅要研究粉丝喜欢看什么,还要研究潜在用户群喜欢看什么,或者说,做什么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当陷进算法里,就会为了赢得算法的青睐,来选择人群进行内容的加工。
但算法会越来越苛刻,大家也越来越内卷。
可是,电影已经开场,第一排的观众已经站起来,你只能站起来,甚至站在椅子上,才能看到表演。
人人头上都戴着一个算法的紧箍咒,每个平台一念咒语,我们就像孙悟空翻了筋斗云,肯不能一秒钟就能飞十万八千里。
到了最后,我们都活成了工具人,被算法牵着鼻子走的工具人。
怎么办?
还是老老实实做内容吧,卷是卷不动了。

4
真正做内容的人
又很难获取大流量
我曾经报过一个写作班,把自己的文章交给一个媒体人去点评。
他给我的建议是:
首先,标题取的不够好,没有吸引力,一看大家就不会点击进去。
其次,文首开篇不是很好,没有热点话题跟进,引导不了大家读下去的欲望。要知道,当大家点开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放进了自己的待办事项,不看完是有不舒服感的,一旦被文首吸引,大概率上就会往下看了。
……
而我当时,满脸写着两个字,“不屑”。
我一直相信,优质的内容,自己会说话,会走路,会宣传。
我坚持写了很久,阅读量甚至都很难破千。
事实证明,他说的对。
我认识一位师兄,他是做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经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他的文章都很接地气,帮助职场人解决实际问题。
但他的阅读量却不怎么高,大抵都是几百。
上一次跟他聊天时,我说其实以你的能力和内容,体量可以做到更大。不过你需要一个好商务。
他自己也说,确实只顾着埋头深耕内容了,在营销上根本没怎么下功夫。
我还有一个朋友,是做教育的,也经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几年了, 一直不温不火。
不过她也认了,因为知道自己无法违背内心的意愿,去写博眼球的文章。
在我关注的号主里,他和她并不是个案,几乎如出一辙的相似。
老老实实做内容,不去搞噱头和营销的人,确实很容易被市场埋没掉。
你没有流量,就没有生意,内容再好,没人看,也是白搭。
所以,人们才努力拼流量。

5
流量从来都是把双刃剑
流量是带来了用户,带来了生意,带来了收入。
但去看那些现象级视频和博主,很少有人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审视和考验。
就拿前几天翻车的二舅视频来说,二舅的视频全网阅读量应该破亿了,可以称作一部现象级视频,但为啥说翻车就翻车,最后变成了一场全网的打假运动。
原因很简单,人物是真实的,情节有刻意夸大,甚至故意歪曲事实的成分在。
咪蒙也可以说是一个现象级的大号了,公众号的鼻祖级现象号,为啥说翻车就翻车,最后被全网彻底封杀,而且是不可转世的那种。
原因也很简单,输出了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
薇娅,李佳琦,这些现象级主播,为啥会被一夜封杀?
原因也很简单,违法了。
现在为什么很多大号,都跑去做小号了。
原因也很简单,树大招风。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翻车让很多人爽么?很爽。大家嫉妒号主么?很嫉妒。翻车的号主火么?很火。
这疯狂的人性。
也因此,当你这个人摆在太阳底下,让所有人围观与扒料的时候,如果你自己不扛造,就很容易翻车。
像刘畊宏,董宇辉,这两个人抖音爆火后,也被扒了个底朝天,但是扒完了,没发现什么东西,干干净净的,很敞亮。
像趣店的罗敏,起家生意就不能经受得起历史的考验,刚热起来,就被骂惨了。
这些千万级别的大号,触犯了底线,翻车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什么底线不能碰呢?
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
触底道德的事情。
价值观扭曲的事情。

6
俞敏洪一语点醒梦中人
不管什么形式的创作,本质上都是一种表达,输出的是一种观点,态度,价值。
你有什么,你才能输出什么。
你既不可能输出你认知以外的观点,也可能输出你肚子里没有的东西。
针对输入不足,江郎才尽的自媒体人,俞敏洪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东方甄选火了之后,他开始招聘并培养新人。
他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东方甄选走的是知识输出的直播路线,但知识一旦不输入,很快就会没有内容讲,所以他要让主播们有时间进行知识的输入。
减少主播的时间,让他们去学习,建设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量。
因为只有输入,才能输出。
我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家里有几亩地。
一年里,地里可以种植两轮作物,常见的是麦子和玉米。
家里每年每亩地都会种麦子,但麦子收割后,并不是每亩地都会种玉米。
有些地要翻土,施肥,空上几个月。
这样就能把土地养肥,来年再种小麦,麦子的收成就会好。
不然,地贫瘠了,作物产量就会下降。
同样的道理,人贫瘠了,输出就会下降。
同样是农民出身的俞敏洪,一直说他的管理思维,就是农民思维。
农民每年收了粮食后,一部分交给公社,一部分拿去卖掉,还有一部分要囤积起来,以备荒年的不时之需。
俞敏洪在新东方最鼎盛的时候,抗住了股东会的压力,没有把所有的钱都撒出去搞投资,而是在账上趴了200亿现金。
结果去年教培业改革,新东方很体面的退出了,退了所有学员的学费,补偿了所有员工N+1工资,还把近亿元的课桌捐给了乡村学校。
现在有人问俞敏洪,东方甄选做大了,会不会也出现像个别大V有偷税漏税的问题。
结果他说,新东方是上市公司,进账的每一笔钱,都会按规矩做账。
这话我信,毕竟他是俞敏洪。
俞敏洪的这一生,都在打造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为此,他跟家人杠,跟股东杠,跟资本杠。
晚节不保的事情,他是不会干的。

7
打造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打造让自己满意作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做的每一件事,你害不害怕被人知道?害不害怕被传播?愿不愿意主动传播?
如果你内心的声音是不愿意,其实这件事情你就应该停下来。
如果你的内心的声音是yes,i do,其实这件事情就对了。
很多人,都用过苹果的产品吧?
苹果的核心秘密就是沿着初心所指示的方向——为创造者打造生产力工具,打造让自己满意的产品。
什么叫让自己满意?
就是自己愿意掏钱购买使用,并且还迫不及待推荐给周边的同事,朋友,家人使用。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让乔布斯带领着苹果,从车库里的创业工坊,发展到征服世界的业内头部,成为了一个市值超过三万亿美金的公司。
乔布斯是一个对周边产品要求极为苛刻的人,他的家里,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家具,原因是他找不到令自己感到满意的家具。
一张乔布斯年轻时,在书房的照片,房间里除了一盏台灯,空无一物。
找到自己的初心,打造让自己满意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又怎能让人不心动。
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就像趣店老板罗敏,靠校园贷起家, 在资本市场狠赚了一笔,但是当那些年曾经被校园贷坑害的年轻人长大,成为主力消费人群,对他各种讨伐。
这个世界有一套规则:短期投机,长期公平。
如果你觉得不公平,也许你可以再等一等,长期看,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8
写在最后
作为自媒体人,不仅要有脑子,创作故事和内容;也要有修为,输出经验和观点;还要有底线,不违反法律和触底道德。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在百花齐放,坏在流量冲击。
无论如何,守住边界和底线。
就像曹德旺说的,“穷要穷的清,富要富的明。我告诉我的员工和子女,人生每一天的每一分钟的每一件事,都是你在盖历史大厦的每一块砖。每一段砖用坏了,做了坏事,你盖很高的时候,高处不胜寒,压力一大,那个地方经不起推敲,大厦就这样摧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