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到2025年,全面实现集团2000公里控股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形成“大西南运营”成熟体系;通过5-10年发展,具备承揽运营能力,通过系统内项目的运营承接,总体达到全国范围3000公里运营规模;远期具有国内市场承揽能力。”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公新在集团公司高速公路运营工作会议上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这样的自信从哪里来?来自于他们的“一个中心” 、“两个着力点”、“三维立体品牌”、 “七化举措”。
2021年4月,昆仑投资与重庆投资重组整合,新组建的中国铁建昆仑集团迎来了高速公路“西南大运营”新时代。2020年底,集团运营路段已达10条,里程800余公里,分布于四川、重庆、云南等地;2021年,重庆、云南新增运营里程约近600公里,总里程约1400公里;此后,年均新增运营里程约400公里,到2025年,将形成所有投资3200公里“西南大运营”的发展新格局。“针对新增市场规模,公路运营管理由职能责任管理向实体责任管理转变,由项目管理向产业管理转变,由运管服务向综合性资产管理发展”,孙公新表示,早在2018年,中铁建就明确了公路运营打造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进军公路养护服务市场、推广“高速公路+”、“运营+”经营模式等发展方向。据介绍,自自2007年在渝投资运营的首条BOT模式渝遂高速伊始,“品质运维”已成为“铁建高速”运营的追求目标。而现如今,在“西南大运营”新格局中,“一二三七”的运营发展战略,则将集团高速公路运营推动进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主车道。
“做优做专‘铁建高速’这样一个中心目标的提出,让我们能以‘一盘棋’的思维,全局性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孙公新表示,集团以专业化管理为切入点,理顺业务流程,同时持续优化统筹管理能力,统筹高速公路运营,发挥整体优势,实现以丰补歉,以好带差,做到长期平衡;以路域资源为战略基点,发挥高速公路车流、人流、信息流的“虹吸”作用,扩大路域资源开发经营效益。这样的最终结果,便是集团公司构建成了开放、融合、系统发展的综合“铁建高速”运营生态圈,赋予了“铁建高速”发展新动能,实现了“铁建高速”运营新成效。
如何才能走上“铁建高速”?“‘集约化发展’与‘专业化运营’就是我们实现目标的路径,以‘集约化发展’、‘ 专业化运营’这两点为着力点,推动高速公路运营从规模‘量的积累’转向管理‘质的飞跃’,确保高速公路运营从规模的‘体量优势’转向发展的‘质量优势’。”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打造集文化、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立体品牌过程中,集团依托中国铁建历史文化积淀,结合多年高速运维管理“智慧”,打造“铁建高速”文化品牌,构建“铁建高速”系列商业品牌,展现“铁建高速”对外服务品牌。以品牌思维整合各方资源,以品牌平台助力多元扩展,以品牌事业发掘商业机会,以品牌手段彰显优势特色,进而形成了“三维立体品牌”。
“我们要分解已固化形成的‘七化运营’总目标,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在操作层面使‘七化运营’成为专业化运营管理的行动指南,成为‘铁建高速’高品质发展的‘方法论’。”在这样的思路下,集团提出的机构扁平化、队伍专业化、流程标准化、管理一体化、运维智慧化、产业链条化、战略品牌化“七化运营举措”便成为了在操作层面的行动指南。这些举措,不仅仅是构建精简高效的运管体系,实现降本增效,搭建起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高速运营专业技术人才,做实做强企业的“人才库”。同时更重要的,还在于对路段运营管理的规律性、周期性进行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管理制度。以“统一领导、归口管理,集中、统筹运行”为指引,统一归口管理高速公路运营事务,保持集团运营管理的一致性和经营开发的整体性。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为多路段统筹运行和高效化运行管理提供支撑,打造可控、高效、智慧的联网运营管理平台。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从高速运维逐步剥离养护、资产等板块,加快形成养护管理、服务区经营、广告经营及油品经营的规模化,切实有效利用区域规模化经营优势,形成专业化单位。
本文来自【中国交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