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爱闹腾的大只佬」,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教育洞察、个人成长、职场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二听了一场直播,关于教育自媒体方面的。
整整一个小时,信息量比较大,主播们是一片真诚啦。
在此,感谢“教培江湖”八月哥,一直在做引路人,毫无保留相授。
我是做运营出道的,大学时期,应聘上荆楚网的实习记者。
从传统网络媒体,到现在的新媒体,基本都做过。
在教培行业的几年,大多搞得是文字创意类工作,包括现在跟朋友一起创业,也都在做着文字类工作。
借此,想说说这些年,做教育自媒体的一些心得。
初心是什么?
搞教育的,总会说起情怀,其实指的就是初心。
如果没有一点儿初心,去干教育的话,不会持久,更谈不上做大做强。
有了初心,才能义无反顾的坚持做下去,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
那么,教育自媒体的初心是什么?
一份热爱,一份成就感,成为用户的心理寄托。
有位作家曾说过:
“写小说,拼到最后是人格。”
有了热爱,才会思考、反思,去刻意练习。
通过内容的一次次输出,去跟用户对话,去传递价值。
当用户有反馈,有评论,有私信时,说明有人开始关注你,跟你的话题产生了共鸣。
你会开心,你会惊喜,因为付出获得了正反馈。
尤其是有网友给你点赞,说自己收获了成长,你会兴奋的睡不着觉。
这就是成就感,它一次次的来,形成一个个闭环,让你源源不断的想创作。
一些人跟你有共同的价值观时,就会成为你的铁粉,默默支持你。
因为你的文字疗愈了他,让他不再迷茫。

本质是什么?
前几天,看到一个大V朋友圈里说:
“内容涨粉绝对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方式,财力投入门槛极低,创意和内容门槛极高。”
想把一件事做好,要不靠钱,要不就靠勤奋。
所以,教育自媒体的本质,是通过低频高效的平台,用真诚的努力把效果显化出来。
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这些年做的不错的博主,都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把自己的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那些百万粉的,别看他们是普通的口播,其实满载着真诚。
而一些哗众取宠,卖弄风骚的,都是昙花一现。
从今年打击文艺圈、封杀低俗网红事件,能看得出,以后真实有价值的内容,将成为新的风向标,吃上新时代的红利。
双减之后,各大平台陆续下架学科内容,但是不代表不能做。
我之前,有篇文章《教培人转型》中说过,底层能力的迁移。
一般而言,表达性强、互动性好的产品,非常适合教育自媒体。
比如,少儿英语这类的,做口播很吃香,你把“怎么学”这套内容讲清楚就行。
一开始做,不要觉得粉丝少,业界有句话:10万泛粉不如1000个铁杆粉丝。
教育自媒体,最有价值的一定是忠实粉丝,而不是用诱饵留下来的用户。

厚着脸皮去做
我是从做知乎起家的,都说那里的人群素质高,讨论话题有深度。
写着写着,有些回答的点赞多了起来,被更多网友看到了。
于是,各种喷子啊,天天在评论区挑刺,委婉的骂你傻X。
他们说的一些话真能让人吐血,一开始,我很气愤,跟他们硬杠。
后来,我去看了其他高赞的回答,也是一样的,不乏一片片骂声。
有些无理取闹的,博主们也没互喷,直接把它们折叠了。
这些事儿,在他们眼里,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我拿自己的案例,想表达一个观点:
搞教育自媒体,就要厚着脸皮去干。
这里的厚脸皮,不是说没有底线的去写,而要大胆去说出正能量的观点。
做自媒体,输出的内容,只可能对一部分人有用。
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不必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扭曲自己。
终究还是有情感共鸣,相同的价值观的人,会走在一起。
所以,自媒体为何一直强调垂直?
因为越垂直,专业度越高,观点分析的越透彻,看不懂的人会乱喷,也属正常。

写在最后
当你输出的内容稳定下来之后,放心!
绝对会有人,催促你写书,或者一起出课程。
为什么呢?
会有一些人,被你潜移默化的感动了,也想拥有你生活的样子。
道理就这么简单。
明星代言运动鞋,粉丝会狂买,不是出于有用,而是没道理的信任。
他们买的是你的人格魅力,还有独家的稀缺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
未来一定是“个人IP为王”的世界;
商业价值的背后,一定是强大的信任关系。
全文完。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给我点【赞】哈,感谢您的慷慨,对我很重要!
作者介绍:
一个有故事,有干货,能讲点儿课的老司机,扎根教育行业十余年。
专注「教育洞察」,「个人成长」,「职场干货」。
愿在寻觅梦想的路上,不忘初心,带着教育情怀,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