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媒发声痛批“佛媛”,“佛媛”这个名词横空出世,一开始还真有点懵,现在的词汇远不是一本新华字典就能囊括得了的,新名词儿也是与时俱进中。早几年的“细思极恐”、“喜大普奔”确实惊艳了我不少时光。如今网络的发达让好多人利用这个契机纷纷抛头露面开始营销自己,一夜之间造就了多少“网红”,有些人利用网红赚得盆满钵满,感觉跟神化似的。“佛媛”也许就是从网红细分出来的一种吧。为了搏眼球、争流量,本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准则,有时候不惜摧毁底线,目的只有一个——钱!网红赚钱成了捷径,让多少人趋之若鹜。

太原古县城内十字街一角,满大街飘着油漆的芳香。拍于开放前夕,所以照片中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有时候不得不惊叹网络的宣传力度与速度,你还来不极细思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它已经泛滥到街头巷尾并已被一大群人开始追捧,真是有点细思极恐。比如太原斥资百亿在原址上打造的明代太原县的仿古城,被多少自媒体人、游客、还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用视频、文章在网络上硬是说成了始建于春秋时期的晋阳古城!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和视频就试着去纠正、去解释。然而一张嘴怎能纠正得了那铺天盖地的一张“网”。所以,现在看到这样的视频宣传与文章也只能苦笑一声掉头而去,不解释了,嘴疼。
从明代大同府的复建,到忻州古城的重建,再到太原古县城的重新打造,无一不是在蹭网络的热度。
中秋前昔太原的闹市中心,百年商业街——钟楼街,被包装一新重新上市,又迎来一场空前的繁华。而钟楼街街口赫然立着“千年古街”的石碑,其实钟楼街形成综合性的商业街也不过刚刚一百来年,曾经是太原市的商业中心,是由宋初建城时在这条街上修建的两座寺院改造并命名的,由寺庙变为市场也是在民国初期时候的事情了。十年前这里还是太原市重要的商业街区,尤其是到了腊月,是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必去之地,也是外地人来太原出差、旅游必到之处。后来硬是被网购拍死于沙滩之上,昔日的繁华逐渐变得萧条了。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吧,又以网红的人设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华灯初上,改造后的钟楼街早已是人山人海,人流仅限街面上,店铺中却几乎看不到顾客的影子。
一座城市的商业中心,褪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是好事还是坏事?尚需时间来证明吧。不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并不是要靠仿建来证明、来传承的。
走网红人设的并不局限于市井与人群,有些特别的机构也开始随波逐流。

成为网红的五台山夜景
不得不惊叹网红的吸引力,就连这样的地方也开始进入搏眼球搏流量的竞争中。本是一座规模不大,历史遗存保留不多的寺院,经过这番打造刷瞬间就刷爆了屏,看着湍流的人群出出进进,仿佛这里有一场豪门夜宴,这其中有多少难以言说的情由。不过,这里我还真没见到佛媛。
哀叹自己落了伍,跟不上步伐,追不上潮流,读不懂发展的方向,也不会把握这个时机。只是觉得网红经济就像提线木偶,只要被选上就会被当做新娘一般披红挂绿,擦胭脂抹粉,再编篡一个贵族的家世,就像钮祜禄甄嬛一样盛装登场,迎得一片哗然……
总而言之,在一个网红充斥的时代,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太靠谱、不太真实。满眼的繁华让人迷失,只想找一点真实的东西。比如为了引流量硬生生将一些仿古建筑冠上“千年”的字样,于是明、清乃至民国的就都可能成了千年遗存。

滑石涧堡
这是一座建于明万历十年的城堡,她的沧桑、真实是仿建不了,四百多年的岁月刻在她身上,她哪里还是一座城堡?分明是一部史书。

唐。佛光寺东大殿
这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真正的千年古建。她不需要炫丽的灯光来显示她的贵气,也不需要太多的香客来膜拜。但是,当你见到她的一刹那,当你站在她的面前时,你顿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跚跚学步的婴孩,站在了一位受人敬仰的伟人、圣贤面前一样。她的威严、她的慈爱、她的智慧让你由内而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尊崇、仰慕的情愫,甚会激动到流泪。这就是千年底蕴带给你的震撼。
山西不缺古建,缺的是保护和宣传,缺的是真正爱她们的人。
真正的古建古迹应该拒绝网红。

位于老牛湾黄河岸边的明代长城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