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县级市场零售商业的经营发展
——百货商场与商业综合体
论述县级零售商业的发展,所谓县级商业应该是百万人口以下的县域城市,当然包括一些县级市,也包括国内的一些人口基数较少的地级市,如西北地区及内蒙地区等地级市。
县级零售商业的几种业态模式为:
超市类:便利店、生鲜迷你店、生鲜超市、综合性超市;
百货商场类:大型百货、社区型商业、商业综合体;
各类专业店: 母婴店、电器、服装大卖场、儿童城;
主题性商业街:仿古街区、现代街区;
专业市场类:大小型农贸市场、家居建材、汽配城、茶叶、花鸟鱼虫及批发市场等;
伴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自从2010年以来,各地(县级市场)也跟随着国内一、二线城市一样,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商业地产的发展,住宅的开发需要商业的配套,随之而来的诞生了大量的商业物业,从而奠定了整个国内县级商业发展的夯实基础。
目前大部分县级市场主流商业形态为百货、超市、商业综合体,本文也就针对百货及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状况(以下简称商场)将大篇幅的研究及探讨。
一、经营体量
不同的城市人口,存在不同的商场体量。因地产开发配套商业所诞生的一些大体量商业,目前经营情况不尽人意。个别县级开发商,一个商业项目就是大几万或者十万平米的项目,因为追求商业地产销售的利润所以造成大体量商业规模,规模过于庞大,造成了后期招商及运营的困难,甚至项目烂尾,比比皆是。
一个城市存在多少商业体量是合理的?依据笔者多年县域城市的市场操盘经验,整个县级市场以居民居住户数为单位,以每个家庭为平均3.5个人口来计算,以一户一平米商场的面积进行计算,基本上达到了县级市场的标准容量。其实就是一块零售业的大蛋糕就在那,就是大家来分,分的物业多了,狼多了,肯定就要有饿死的。
2-3万平米目前应该是目前商场的主流标准面积。4-5万平米是未来商场的标准体量。上述的商场体量进行市场落地,招商压力不大,后期也好运营。有人说我们这个城市就适合开个5-6万平米的商业综合体,我要说你要看看城市人口、消费能力、市场的品牌结构、市场各类业态的销售情况,否则即使你勉强的凑数招满商,你也运营也很难干。30万、60万、90万人口的县域城市,你经营多大体量,笔者还是建议您去对标(人口、GDP、人均消费收入)同量级的城市去考察。商场体量,宁愿控制少干一层,也不要多做一层商业面积。
二、商业文化
谈起商业文化,目前应该说是县域市场商场经营最大的短板,很多商业项目可能认为无从谈起。在这里我要发声,我呼吁整个商业零售市场,我们做了多年的商业需要到了文化积淀及文化爆发的时候。可能很多商业项目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的力量,只不过还没有进行变现。
商业项目,不是简单的建筑钢筋混凝土、鞋服商品及瓷砖吊顶,我们更应该把商场经营的产品和建筑物进行有效率、有肌体的结合。随着Z时代消费群体的来临,未来消费的主力军,新生代的消费群体需要到商场时刻不仅能感觉到视觉、触觉、嗅觉的带来的身心体验,更多的是通过购物行为,能让自己在商场中思想上升华、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触碰。我想做到这些你的商场就成功了,什么销售、毛利、提袋率就不用考虑了。有的商业投资者说这个很难,难才需要我们去探讨、突破、创新,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以欧美国家的商场为例,在商场建筑及装修上,我国商场更注重的装修的高大上或者空间怎么舒适,欧美国家的商场在建筑上体现的更多是怎么节省建筑材料,怎么减少水、电、暖能源的投入,更多的是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在装修方面更倾向自然、绿色、健康、生态理念的打造;在品类经营及业态组合上,更是走到了国内的前列,一个商场可以有小型足球场、篮球、排球、小型滑雪场、美术馆、乒乓球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而看我们国内的商场除了服装就是餐饮的比重最大。
文化的力量是多元的、多结构、变化的、多业态的,希望有一天进入我们国内的商场,消费者能感受到的是文化的洗礼和熏陶。目前推荐在全息投影及声音光电技术上可以做些突破,轻装修、重装饰,注重软装文化及可复制及替代装修的投资,希望可以给商场文化带来些力量的象征。
三、经营模式
本文所探讨的商场经营模式,无非就是自营、联营、租赁等商场与商户的合作模式。在物资短缺、市场资源有限的年代,商场以自营为经营模式,改革开放后经济大发展,促进了市场资源丰富及品牌多元化的诞生,从而诞生了商场的联营及租赁的合作方式。
以河北沧州地区某些商业品牌进行多年的自营模式运营积累,以自营买手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促进了县级商场的繁荣,目前已经影响了华北等部分地区的市场,甚至全国县级市场都在学习。这个地区的自营模式目前也是业界学习的方向。
国内县级商场目前主流的市场经营模式基本上为联营租赁制。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些市场,联营租赁模式运营的都比较理想;县域人口少的城市,其运营结果较差,往往是因为厂家对这种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县里商业基本上就是地铺+街区的市场结构,走地铺或街区对厂家及品牌商家运营的风险较低。
自营和联营租赁制对标,没有绝对的标准,还是要看商场投资者的资金能力、团队的运营能力、市场状况,从笔者的角度认为任何市场行为,一定要讲究投入产出比。自营体系下,你拿着两三千万的资金去搞自营,你得看看你的买手是否会进货,是否会销货,是否会控制库存。否则你挣的白花花的银子就成了一堆烂库存商品。
四、招商组市
1、精准定位
项目体量定位了,随之而来就是策划定位、业态定位、规划设计、招商组市等流程工作。不管你是自营商场还是联营模式的商场,业态配比及品牌结构、品类结构都要梳理清楚,根据招商情况进行市场落地,当然定位不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微调是可以的。有人说超市做的是商品,商场做的品牌,购物中心做的是业态,笔者不这么认为,其实每个业态你做的都是商品、环境、服务。所以你的精准定位就是商品。
2、市场资源
目前县级商场的招商资源是有限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组合机构。
第一:品牌商家直营,这部分比例主要限定为主力店及次主力店,比例很低;
第二:本地商家,一部分本地商家代理着部分品牌(如运动品牌);一部分是靠当地的商户去加盟品牌,当然这个需要你的商场招商管理层,对商场资源品牌有过实操经验及深谙流程,作为专业的操盘手,我想你懂的。
第三:一部分专业做县级商场的商户去补充招商空缺(所谓的县级市场专业户),这种商户比例很大,大多品类范围限定在鞋服类和游乐体验类。
近几年厂家、商家随着淘宝、抖音、快手等多渠道的拓宽,市场行为转线上运营的比重增加,批发商对县级市场下沉行为逐渐减少,同时也给县级商场招商带来了压力。厂家直接面对终端,这应该不会是厂家的长久市场行为,只不过是在风口浪尖上,都需要飞行一把试试,各行各业的厂家及生产者最终都需要(厂家-代理商-终端)的运营模式,生产商把产品做好,渠道商负责把市场做好,这是一个长久的、永恒的运营模式。相信越来越大的渠道商会进行县级市场下沉,中国消费的主战场在县城,300多个地级市和近3000个县域城市,生产厂家和渠道商会未来算清这笔账目的。
五、营销运营
营销运营对于顾客来说,所要求的第一就是价格,其次是环境、服务,还有你的售后体系。每个商场你可能抓住一点进行关键性的突破,就会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胖东来的成功在于他的商品结构和员工薪酬体系方面做的突破,信誉楼的成功在于他自营商品的价格和服务。
自营商场大部分商品为自营,可以控制自己的加价率,在养店的过程中多是较低的加价率,当商场趋于成熟后,大部分商场会提高自己的加价率。如某县域某自营品牌商场的毛利率达到35%左右。
对于联营商场,无论的你环境氛围做的多么好,业态结构多合理,只要你商品的售价不合理,注意不是价格高,你这个商场就废了;装修风格高大上、业态结构合理对于消费者就失去意义了。笔者曾经操盘过部分联营租赁模式的商场,在经营管理期间控制商户加价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以至于造成商品后期的脱销,厂家库存告急。当然刚开始商户的抵触情绪比较大,但是后来他销量上来了,他就更愿意薄利多销。商户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意识是都需要引导的。还有就是控制加价率对于品牌商家是不现实的,你不要搞错了方向和对象。
营销活动上我们目前无非就是利用节气、假日、事情等来做营销主题,具体的形式为抽奖、买赠、打折、返券、单品低价。但是再好的营销活动不如你先把基本功做好,商品价格体系及价格带不合理,多搞一次营销活动对你的商场都是一次伤害。
总结:筹备商场、运营商场就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完美,消费者关注的品种、价格、服务、售后、环境。你就去把他一点一滴的去做好,商业哪有那么些高深莫测的东西,永远把自己当成消费者,从消费出发考虑问题,你要把自己当成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说到这有人就说了,关键商场运营管理还是要靠人,那是肯定的,人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说对于做商场,选人、用人是投资者必须要下硬功夫的,企业的灵魂人物很关键,也就是操盘手,所有的商场制度和管理流程都差不太多。关键是灵魂人物的把控及预见市场的能力、经营及管理能力!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