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过去了,收益不过二百元,粉丝不到二千且大半是互来的,看前景,不怎么光明,欲放弃,又心有不甘。
这些日子,她心情欠佳,对进店的顾客也不再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对老顾客的我,脸上没了春风,仿佛路人。我知道,在她看来,我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为她的损失负责,因为我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去年底,见她每日守在店里,捏着手机总在看一些没价值的东西,打发遐余时光,便劝她下载今日头条,申请个号试着创作。她有高中学历,不缺文字能力,创作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不谈收益的情况下,训练自我,实现知识增量是可以的。
于是,她成为今日头条里创作者的一员。
急于求成的她,费尽心思求粉,不停地与别人私信交流,忙得不行。很快,被人拉进了一个存在于某个角落里的自媒体实战操作培训班,大师们授她不传之秘,收她酬金。
入坑之前,也曾征求过我的意见,我自然是反对,力阻。对这类把戏,平素的阅读里总能浏览到亲历者的现身说法,花了钱并未得到有用干货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架不住别人的忽悠,她最终还是交钱入坑。
过了些日子,看上去似乎真得了不少东西,言语间夹带大量的术语,大有茅塞顿开,任督二脉已通的模样。我疑心,这小四千元难道真花得不冤?
西瓜视频,微头条,问答,她同时在三处发力。开的是一家糖烟酒店,基本只做本小区居民的生意,早中晚三个时段有点忙,其余时间闲避居多。时间充裕,创作力旺盛,十天半月里,她的个人主页已很有看头。
不知啥缘故,她的视频内容少有人问津,微头条有点阅读量,收获最大的是问答。于是,她专在问答上发力,每天答题至少四条。
有一天,单日收益超过了30元,她欢喜得满面桃花,恨不得送我几包香烟。
不知怎么弄的,她发明了一张足以让很多人羡慕叹服的每日收益列表,挂在微头条里,答文里,据说对吸粉很有帮助。有细心的读者在访问过其主页后,质疑其收益的真实性,使她有些气急败坏,又说自己另有一大号,这些收益是在大号里实现的。
这种制造收益的技术,是不是培训班里获得的,只有她自己知道。
每发一文,私信即至,让我阅读点赞转发收藏,在评论区里为她说好话。大约一星期的时间里,每天义务为她做这些,终于烦了,读她的文字,硬是给自己找罪受,不读,连赞也懒得点了。要不是每天要见面,还真想悄悄地拉黑她。
她把头条问答当成了故事会现场,答文里大量的人物对话,大姨的儿媳妇说啥了,二舅的大儿子应了啥,四叔的二女儿更是不停地插话。看上去像小说,又不是小说,更让人难受的,是塞进去大量的可有可无的段落,一篇下来,冗长的两千多字,让人硬着头皮也很难消受。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样的口水文却也不乏读者,有几篇甚至阅读量数万。真佩服这些能逐字逐句读完的人,这是时间充裕到了何种程度,何等的耐心啊。
人总是有好奇心,每隔一段时间,不免要访问其主页,点开她的一篇答文看看。发现她长进不大,仍旧是低水平的人物对话充斥其间,话还是那些话,叙述手法全无变化,仿如村里的中年大婶喋喋不休地与人说着家长里短。
平台系统自能识别内容的含金量高低,文章的内在质量尽在识别系统的注视中。随着新手扶持期福利的完全释放,她的答文的推荐量浏览量自然下降,至于收益,每日里几分至几毛之间,月入过百都成了不可能实现的梦。前期被培训班割去的韭菜,要长回到割前的程度只能是猴年马月了。
她对我说,有人一篇答文收益数千元的,也许有一天,这样的好运气降临到她头上?
单篇高收益的答文其实每天都在产生,我一朋友,一篇答文收益五千多,去年的事。人家是高质量的普法文章,稀缺性内容,确能为读者释疑解惑,增加知识增量,正是平台需要的。这类内容,非专业人士不能为,一般人只有羡慕其收益的份。平台不可能给一些可有可无的聊天式内容高收益,这类内容,有你不多,没你不少,被闲置是理所当然的事。
其实,系统每天推送给我们的内容,个中不乏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每天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日子长了,自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创作能力的提高会有不可或缺的帮助。
她只是本着广种薄收的原则,大量的时间用于创作、发布内容,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积累,江郎才尽也就在所难免了。培训班给她的东西,不能说完全没用,如果是免费又有时间的话,还是可以参与的。
她的意思是,如果我没有拉她进头条,她便不会有走捷径一口吃成胖子月入过万的想法,也就不可能入坑给培训班送钱了。作为引路人,我有着挣脱不开的责任。
随她怎么想吧,横竖我是没理由补偿她的损失,糖烟酒店随处都是,大不了不见面不交往便是了。
自己不阅读不积累不进取,谁都怪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