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自媒体平台注册,趣头条自媒体平台登录官网?

闲扯一篇,先看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

这是我上篇文章昨天阅读量统计的年龄分布图,从图上能看出什么,36-45岁年龄段和26-35岁年龄段排名前两位,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绝大所属应该是教育从业人员或者学生家长,而最应该是学生群体的18岁及以下年龄段的占比低得可怜,而后又大致查了查已经发布的其他文章的阅读数据也是如此,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细想起来原因也很简单,相比于微信,学生群体使用更多的是QQ,微信公众号里面的文章除非手动同步分享,否则很难进入QQ所能展示的范围之内,虽然学生群体绝大多数都有了手机,但在学期周期内能使用到手机的场景毕竟还是少的,加之短视频的兴起,传统图文自媒体的日渐衰落,都会导致文章很难直达学生群体所能直接接收的范围中。
之前就和很多想做公众号的朋友聊过,我的建议是先搜搜微信中与高中数学有关公众号的排名,看看这些比较靠前的公众号都在更新什么再决定自己要怎么去做内容,再分析自己公众号的受众群体是哪些从而作出精准的推送,其实教育类的公众号无非就三个大的方向,即纯知识型,资源型和资讯型,当然也可以兼而有之,其中纯知识型最难,这和每个人的水平有关,而且现有的高中数学内容早就像解剖麻雀一样明明白白了,任何一个选题从网络上搜一下都有相关的内容,创新难度很大,但知识整合和深层次的思维分析却是很少有人去做的事情,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资源型的公众号大多以试卷分享以及题目整合分享为主,更新素材较多入手难度并不大,且受众多为教育从业群体,阅读量一直都很不错,由于缺乏原创性,同质化过于严重。资讯类的公众号以教考信息,教育心理相关内容为主,但纯资讯类的公众号文章并不多,大多都是二者或三者的结合,以上三者类型无论哪个,都要明确一点受众群体的实际主体均不是学生,只有确定了方向,自己所做的事情才真的有意义,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中类型只有实现难易上的差别绝无优劣等级之分。
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能坚持多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若单纯兴趣驱使很难做到长久的坚持,极有可能中途断更,因此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必须有其他因素,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还是其他都必须有,如果单纯是为了情怀那就算了,这年头情怀真的一文不值。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例的图文类自媒体的阅读量是逐年降低的,因此如果想做图文类的自媒体,没有必要局限于公众号一个,由于各家公司之间业务的交叉性和排他性,微信公众号的展现途径并不是很多,主要靠粉丝自发阅读和分享以及微信内的内推搜索,平台几乎没有主动推荐的机制,因此,除了微信公众号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下百度旗下的百家号和字节旗下的头条号以及阿里旗下的大鱼号,后面三者相较与微信公众号来说并不成熟甚至有些混乱,但百家号依托于百度搜索,百家号中的文章优先展示在百度搜索的首页中,这就给扩展裂变带来很大的助力,头条号依托近几年兴起的头条搜索,内容也会优先展示在其中,大鱼号的展现形式依托于阿里旗下的UC或夸克浏览器中,相较于前两者存在感较弱,这四个平台都有对应的用户群体和展现方式,互为补充,可以同时兼顾。
开头也提到图文类自媒体式微,短视频平台兴起的趋势,相比于枯燥的文字,视频的展现形式更容易被人接受,但视频相较于图文类制作难度和修改难度大,产出量较小,且视频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劣势就是不如图文直观,图文类文章上下浏览一遍大致就能清楚文章的主要脉络和价值,视频不然,但无论如何视频都有图文不可企及的优势,这也是未来教育类自媒体必须要经历的方向,但需注意单个视频价值不大,成体系的视频才有价值,这才是真正难住人的地方在,图文和视频均有优劣,两者互为补充也许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除了视频之外,音频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展现方式,音频不需要有较为完整的时间,通勤路上,午休,晚睡前等等这种碎片化的时间均可,但音频要求讲解得更为细致,时长不要太大,最好辅之以图文说明的形式,我四年前停更的喜马拉雅现在每天竟然还有两百多的播放量,这确实挺震惊的。
无论任何形式的教育类自媒体,很多人都是志向满满的进入,垂头丧气地退出,粉丝和阅读量的积累都需要时间,更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其中的付出和心血不言而喻,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抱着目的去做这件事,如果自己设定的目标很难实现,不如及时退出,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现在的学习方式和知识获取方式跟五六年前截然不同,当时网上对应的资源相对较少,但现在不同,以数学为例,任何一个知识点和技巧都可以从网上搜索得到,以图文视频音频形式呈现的内容多如牛毛,学生自我的成长不再单纯地依赖学校和老师,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做好自己的内容打好自己的品牌,也许对自己和学生来说都是双赢。
再套用老子的那句名言: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